【铁杵磨成针文言文】“铁杵磨成针”是一则广为流传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自《方舆胜览》。这个故事以简短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强调了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它不仅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常被用作教育孩子、激励他人的经典范例。
一、原文与翻译
原文 | 翻译 |
李太白少读书,未悟。母曰:“汝但读之,勿求速。”太白不从。一日,见老妪磨铁杵,问其故。妪曰:“欲作针。”太白笑曰:“铁杵安能为针?”妪曰:“功到自然成。” | 李白小时候读书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的母亲说:“你只要读下去,不要急于求成。”李白没有听从。有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杵,便问她为什么这样做。老妇人回答:“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笑着说:“铁杵怎么能变成针呢?”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成功。” |
二、故事寓意总结
内容 | 解释 |
故事背景 | 李白年少时学习不够专注,母亲劝他坚持阅读。 |
关键情节 | 李白看到老妇人磨铁杵,质疑其可行性。 |
老妇人回答 | 强调“功到自然成”,即只要努力,终有成果。 |
寓意 | 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终能成功。 |
现代启示 | 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急功近利,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
三、延伸思考
虽然“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简单,但它所传达的精神却极为深刻。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很多人追求“速成”,忽视了过程中的积累与坚持。而这个故事提醒我们:任何成就的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尝试与坚持。
此外,这则故事也反映了古人对“勤学”的重视。在古代,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而“铁杵磨成针”正是鼓励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耐心与毅力的一种方式。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方舆胜览》 |
主题 | 坚持与毅力 |
人物 | 李白、老妇人 |
核心思想 | 功到自然成 |
教育意义 | 鼓励人们坚持不懈,克服困难 |
现实应用 | 适用于学习、工作、人生目标等多方面 |
通过“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并未因时间而褪色,反而在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