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辞色意思是什么】“不假辞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表达态度或情绪时,不加掩饰、直接表现出严厉、冷漠或生气的样子。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都有较为广泛的使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及其用法,以下是对“不假辞色”的详细解释,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成语释义
不假辞色:
指人说话或表情时不加掩饰,直接表现出严肃、冷淡、严厉的态度,不带任何温和或委婉的语气。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他人时态度强硬、毫不留情。
近义词:
- 厉声斥责
- 面无表情
- 冷言冷语
反义词:
- 和颜悦色
- 温言细语
- 慈眉善目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常见于古典小说或历史记载中,用于描写人物性格或行为方式。例如:
> “他见状,面色一沉,不假辞色地训斥了那名下属。”
这句话中的“不假辞色”形象地描绘了人物在生气时直接表现出严厉态度的情形。
三、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假辞色 |
拼音 | bù jiǎ cí sè |
含义 | 表达态度时不加掩饰,直接表现出严厉、冷漠或生气的样子 |
近义词 | 厉声斥责、面无表情、冷言冷语 |
反义词 | 和颜悦色、温言细语、慈眉善目 |
出处 | 古代文献及文学作品中常见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物在情绪激动或不满时的表现 |
示例 | 他不假辞色地批评了学生的错误行为。 |
四、注意事项
在实际使用中,“不假辞色”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同时,它强调的是“态度”而非“语言”,因此在理解时应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假辞色”这一成语的含义、用法及相关词汇,有助于在写作或交流中准确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