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出自哪本书】“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出自《左传》,是古代经典文献中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常被用来形容士气的起伏变化。它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中的“曹刿论战”一节,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
一、原文出处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庄公十年》 |
作者 | 左丘明(相传) |
原文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二、语句解释
“一鼓作气”意思是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最旺盛;“再而衰”指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开始衰退;“三而竭”则表示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耗尽。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战时士气的变化规律,强调把握时机的重要性。
三、历史背景
在“曹刿论战”的故事中,鲁国大夫曹刿向鲁庄公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并建议等待齐军士气耗尽后再出击。最终鲁国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这正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一策略的实际应用。
四、现代应用
如今,“一鼓作气”常用于鼓励人们在做事时要抓住最佳时机,保持高昂的斗志。而“再而衰,三而竭”则提醒人们不要盲目重复,要懂得适时调整节奏和策略。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庄公十年》 |
作者 | 左丘明(相传) |
语义 | 描述士气由盛转衰的过程 |
现代意义 | 鼓励把握时机,避免盲目重复 |
故事背景 | 曹刿论战,鲁国以弱胜强 |
通过了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出处与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军事智慧,也能在现代生活中运用这种策略思维,提升个人或团队的效率与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