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百讽一说的是什么赋】“劝百讽一”这一说法出自汉代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用来评价汉代辞赋创作中的一种现象。它指的是当时文人写赋时,往往铺陈夸张、内容繁复,但真正用来讽刺现实、表达批评的只有一句或极少部分。这种现象反映了汉代赋体文学在形式上的华丽与内容上的空洞之间的矛盾。
一、
“劝百讽一”是形容汉代赋作中铺陈多而讽谏少的现象。具体来说,“劝百”指的是赋中大量铺陈、赞美、渲染的内容;“讽一”则是指其中仅有一两句用于批评现实或表达讽刺之意。这种现象在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赋作中尤为明显。
从文学角度看,“劝百讽一”反映了汉赋在艺术形式上的高度发展,但也暴露了其在思想深度和现实关怀方面的不足。虽然赋体文章在语言上极具美感,但在表达社会批判方面显得较为薄弱。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含义 | 赋中铺陈多而讽谏少,仅有一两句用于讽刺现实 |
来源人物 | 司马迁(汉代) |
代表作家 | 司马相如、扬雄等 |
文学特点 | 形式华丽,内容空泛,讽谏微弱 |
历史背景 | 汉代赋体文学盛行,注重辞藻与铺陈 |
文学意义 | 反映汉赋的艺术成就与思想局限 |
现实影响 | 引发后世对文学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
三、结语
“劝百讽一”不仅是对汉代赋体文学的一个客观描述,也引发了后人对文学功能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尽管汉赋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但其内容的浅显与现实关怀的缺失,也成为文学史上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
以上就是【劝百讽一说的是什么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