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词派名词解释】“阳羡词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词派,形成于清代初期,以江苏宜兴(古称“阳羡”)为中心,代表人物有陈维崧等。该词派在词的创作上注重内容的现实性与形式的多样性,对清代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阳羡词派是清初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其名称源于江苏宜兴(古称“阳羡”)。该词派以陈维崧为代表人物,主张“词为艳科”,强调词体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表达。与当时主流的婉约风格不同,阳羡词派更注重词作的题材广度和语言的通俗化,提倡“言之有物”,反对空泛无实的辞藻堆砌。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阳羡词派在清代词坛中独树一帜,成为继“浙西词派”之后的重要力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阳羡词派 |
形成时期 | 清代初期 |
发源地 | 江苏宜兴(古称“阳羡”) |
代表人物 | 陈维崧、吴兆骞、彭孙遹等 |
主要主张 | “词为艳科”,注重词体艺术表现;提倡“言之有物”,反对空泛辞藻 |
创作风格 | 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
与浙西词派关系 | 在风格上与浙西词派有所区别,更具现实关怀 |
历史地位 | 清代重要词派之一,对后世词学发展有较大影响 |
三、结语
阳羡词派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现实主义的风格,在清代词坛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不仅丰富了词的表现形式,也推动了词体文学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拓展。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史和词的发展历程,阳羡词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就是【阳羡词派名词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