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入而不自得什么意思】“无入而不自得”出自《礼记·大学》,原文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后世在解读中常引用“无入而不自得”来解释一种内心安定、处世从容的境界。
一、
“无入而不自得”字面意思是: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保持内心的安宁与满足。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各种环境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因外在变化而动摇内心,体现出一种高度的自我修养和精神境界。
它源于儒家思想,尤其是对“修身”的重视。在儒家看来,真正的“得”不是外在的功名利禄,而是内心的自在与满足。因此,“无入而不自得”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目标,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礼记·大学》 |
原文背景 | 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与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
字面意思 | 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安然自得 |
深层含义 | 内心安定、处世从容、不为外物所动 |
思想来源 | 儒家思想,特别是“修身”理念 |
现代意义 | 强调心理素质、情绪管理与内在平衡的重要性 |
应用场景 | 适用于面对压力、困境或逆境时的心理调节 |
相关概念 | 自得、安身立命、内圣外王 |
三、结语
“无入而不自得”不仅是一种哲学理念,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才是真正的“得”。这种状态并非天生具备,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与实践才能达到。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理解并践行这一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活出更加从容的人生。
以上就是【无入而不自得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