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保金在职职工人数怎么算】在企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的过程中,在职职工人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计算指标。了解如何准确计算这一数字,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财务预算,避免因计算错误而产生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一、什么是残保金?
残保金是国家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缴纳的一种行政性基金。其征收目的是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推动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二、在职职工人数的定义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在职职工人数是指企业在职的各类员工数量,包括:
- 正式劳动合同制员工
- 劳务派遣员工(需以实际用工单位为准)
- 非全日制用工人员
- 其他形式的正式在岗员工
需要注意的是,临时工、退休返聘人员、兼职人员等不计入。
三、如何计算残保金中的在职职工人数?
计算公式:
> 残保金应缴金额 = 在职职工人数 × 本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 残保金征收比例 × (1 - 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 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其中:
- 在职职工人数:按上述定义统计;
- 本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由当地统计局或财政部门公布;
- 征收比例:一般为1.5%至1.7%,具体根据地方政策执行;
- 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指企业实际雇佣的残疾人数量;
- 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根据企业职工总数计算得出,通常为1.5%。
四、在职职工人数的统计方法
企业应按照以下方式统计在职职工人数:
类别 | 是否计入 |
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 | ✅ 是 |
劳务派遣员工(实际用工单位) | ✅ 是 |
非全日制用工人员 | ✅ 是 |
临时工、短期合同工 | ❌ 否 |
退休返聘人员 | ❌ 否 |
兼职人员 | ❌ 否 |
> 注意:不同地区可能对“在职职工”的定义略有差异,建议企业参考当地残联或税务局发布的具体规定。
五、案例说明
假设某企业2023年在职职工人数为200人,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均工资为6000元,征收比例为1.5%,企业已安排残疾人就业2人,应安排残疾人就业数为3人(即200×1.5%)。
则:
- 实际安排比例 = 2 / 3 ≈ 66.67%
- 未安排比例 = 1 - 66.67% = 33.33%
残保金应缴金额 = 200 × 6000 × 1.5% × 33.33% ≈ 6000元
六、总结
在计算残保金时,在职职工人数是基础数据,直接影响最终应缴金额。企业应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统计人员数量,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同时,关注当地最新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内部统计方式,以降低合规风险。
关键点 | 内容 |
所属对象 | 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 |
核心指标 | 在职职工人数 |
计算方式 | 职工人数 × 平均工资 × 征收比例 × 未安排比例 |
注意事项 | 区域政策差异、劳务派遣员工处理、非正式员工不计入 |
如需进一步了解残保金申报流程或优惠政策,可咨询当地残联或税务部门。
以上就是【残保金在职职工人数怎么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