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数学听课记录】授课教师:张老师
授课时间:2025年3月10日
授课班级:七年级(2)班
授课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掌握正数与负数相加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互动,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张老师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题:“小明从家出发,先向北走了3公里,再向南走了5公里,他最后的位置相对于起点在哪里?”通过这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数相加”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知(15分钟)
- 教师首先复习了正数、负数以及数轴的相关概念。
- 接着,通过数轴演示,讲解了有理数加法的两种情况:
- 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
- 异号两数相加: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绝对值相减。
- 举例说明:
- (+3) + (+5) = +8
- (-3) + (-5) = -8
- (+3) + (-5) = -2
- (-3) + (+5) = +2
3. 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布置了几道基础题,如:
- (-7) + (+4)
- (+6) + (-9)
- (-2) + (-5)
学生在座位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小组讨论(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围绕一道稍复杂的题目进行讨论:“如果一个人先向西走了6米,再向东走了4米,他的位置如何变化?”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巩固了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了有理数加法的关键点。最后布置了课后作业,包括课本习题和一道应用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三、教学亮点
-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知识点,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 采用数轴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观。
- 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升了课堂参与度。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 部分学生在异号相加时容易混淆符号判断,今后可增加针对性练习。
- 课堂节奏稍快,部分学生跟不上,建议适当放缓讲解速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五、听课反思
本节课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教师语言表达准确,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听课者,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教学技巧,也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
听课人:李同学
日期:2025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