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登黄鹤楼》原文鉴赏】《登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其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而著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也寄托了他对人生感慨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全诗如下: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开篇“昔人已乘黄鹤去”,点出一个传说中的故事——仙人驾鹤而去,留下一座空楼。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为全诗奠定了苍茫、悠远的情感基调。接着,“此地空余黄鹤楼”进一步渲染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第二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通过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辽阔,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与短暂的思索。黄鹤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理想,而“白云千载”则暗示了自然的恒久与人生的短暂,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三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眼前的实景,画面清晰,色彩鲜明。这里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汉阳的树木、鹦鹉洲的芳草,都是他心中熟悉而又遥远的景象。
结尾“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将情感推向高潮。夕阳西下,江水浩渺,诗人伫立黄鹤楼上,思绪万千。面对无边的烟波,他不禁发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这种情绪的表达,既真实又动人,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
《登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不仅在于其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更在于它所传达的深沉情感与人生哲理。崔颢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一幅时空交错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内心的波动与生命的感悟。
这首诗不仅是对黄鹤楼这一历史建筑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它告诉我们,面对自然与历史的浩瀚,个体的生命虽如浮云般短暂,但情感的真挚与思想的深度,却能穿越时空,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