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以及注释】《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游记散文,收录于《柳河东集》中。此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城山的自然景观,并借此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与思考。文章虽短,却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极具艺术感染力。
一、原文
自西山之巅,望其下,有石城焉。其势若城,故曰“小石城山”。其山多奇石,或如人,或如兽,或如器物,千变万化,不可名状。余尝游其间,见其幽深峭拔,不类他山。土人谓此山为神所居,故不敢伐木,不敢取石。余闻而疑之,欲一探其究竟。
山中有泉,清冽可饮。又有古木,枝干盘曲,似龙蛇之形。余坐其下,仰观天光,俯听鸟鸣,心旷神怡。忽有风起,林木摇曳,山色迷离,若隐若现,恍若仙境。余乃赋诗曰:“石城高耸接苍穹,怪石嶙峋似画工。林静泉清人迹少,风来云去梦魂中。”
然余思之,此山虽美,终非吾乡。吾志在远方,岂能久留?遂辞而去。
二、翻译
从西山的山顶往下看,有一座像城墙一样的山,因此称为“小石城山”。这座山上的石头形状奇特,有的像人,有的像野兽,有的像器具,变化多端,难以用言语形容。我曾经游览过这里,看到它幽深陡峭,和别的山不同。当地人说这座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不敢砍树,也不敢取石。我听了之后感到疑惑,想要亲自去探究一下。
山上有一眼泉水,清澈甘甜,可以饮用。还有古老的树木,枝干弯曲盘旋,像是龙蛇的形状。我在树下坐下,抬头望着天空,低头听着鸟鸣,心情非常舒畅。忽然一阵风吹来,树林摇曳,山色朦胧,仿佛置身仙境。于是我写了一首诗:“石城高耸接苍穹,怪石嶙峋似画工。林静泉清人迹少,风来云去梦魂中。”
然而我思索着,这座山虽然美丽,终究不是我的故乡。我的志向是在远方,怎能长久停留?于是告别离开了。
三、注释
1. 西山:指永州(今湖南零陵)境内的西山,是柳宗元常游之地。
2. 石城:因山势如城墙而得名,象征其险峻与坚固。
3.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描述,形容山石形态多样。
4. 土人:当地居民。
5. 神所居:传说山中有神灵居住,故不敢破坏。
6. 赋诗:即作诗,表达情感与感受。
7. 梦魂中:形容心中如梦如幻,充满想象。
四、赏析与感悟
《小石城山记》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更蕴含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至永州,在此期间写下大量山水游记,借景抒情,寄托情怀。
文中通过对小石城山奇石、清泉、古木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然而,结尾一句“吾志在远方,岂能久留?”则透露出他对仕途失意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篇文章语言简练,意境空灵,既有写景之妙,又含哲理之思,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代表之作。
结语:
《小石城山记》虽篇幅不长,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游记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也引发了对人生、理想与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