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触龙说赵太后》原文翻译及】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触龙说赵太后》是一篇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文言文,出自《战国策·赵策四》。这篇文章不仅语言精炼、结构严谨,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处世智慧与政治策略,是高考语文中的重点篇目之一。
一、原文
> 触龙言曰:“老臣今疾足,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之体有所不豫也。故冒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二岁矣。”曰:“少矣,夫人!妇人异于男子,不若其子之贤也。”对曰:“然。虽贤,犹不如父之贤也。”太后曰:“然。”
二、翻译
触龙说:“我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很久没有来拜见您了。我私下里感到不安,担心太后的身体是否安康。所以冒着死罪来向您禀报。”太后说:“好,那你多大了?”触龙回答:“十二岁。”太后说:“太小了,女人跟男人不一样,不像她的儿子那样有出息。”触龙说:“确实如此。虽然她有才能,但还是比不上父亲的贤能。”太后说:“是的。”
三、文章背景与主题思想
《触龙说赵太后》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权臣触龙以巧妙的方式劝说赵太后同意让自己的儿子长安君作为人质前往齐国,以换取齐国的援助,从而挽救国家危局的故事。
文章通过触龙与赵太后的对话,展现了触龙高超的劝谏艺术。他没有直接提出要求,而是先关心太后的身体状况,拉近彼此距离;接着以“母爱”为切入点,引导太后理解“爱子”与“爱国”的关系,最终达到说服的目的。
四、写作特色
1. 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全文虽短,但字字珠玑,句句有力,体现了《战国策》特有的辞令风格。
2. 人物形象鲜明
触龙老成持重、善于言辞;赵太后刚愎自用,但最终被触动,显示出人物性格的立体性。
3. 逻辑严密,层层递进
触龙从关心太后身体入手,逐步引出对“爱子”的思考,最后点明“爱子当为国计”,层层推进,逻辑清晰。
五、考点解析(高考常考内容)
1. 文言实词与虚词
如“窃”、“敬诺”、“异于”、“虽”等,需准确理解其含义。
2. 句子翻译与理解
高考常考文言句子的现代汉语翻译,如“老臣今疾足,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3. 主旨归纳与人物分析
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以及对触龙、赵太后等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4. 写作手法与艺术特色
如对比、设问、类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文章结构的安排。
六、拓展阅读与延伸思考
《触龙说赵太后》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也对现代人处理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沟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势对象时,应学会换位思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触龙说赵太后》作为高考语文的重点篇目,不仅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更注重对学生思维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察。掌握其内容与内涵,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