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压疮护理查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多见于长期卧床、行动不便或感觉障碍的患者。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定期开展压疮护理查房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护理查房围绕压疮的定义、发生机制、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及护理干预等方面展开,旨在提升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认识与应对能力,确保患者得到科学、规范的护理服务。
首先,我们回顾了压疮的基本概念。压疮是指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造成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损伤。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压疮可分为I至IV期,其中III期以上属于较严重的组织坏死。
接下来,重点分析了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活动能力、意识状态、皮肤完整性以及是否使用镇静药物等。此外,护理环境如床铺的清洁度、湿度、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压疮的发生。
在查房过程中,我们对病房内部分高风险患者进行了现场评估,结合Braden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皮肤状况、移动能力、营养状况等进行了全面评估。通过这种动态评估方式,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减压、保湿、防护”。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翻身,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摩擦和潮湿;合理使用减压器具,如气垫床、减压软垫等。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有助于提高皮肤的修复能力。
对于已经出现压疮的患者,护理的重点应放在伤口处理上。根据压疮的不同分期,采用不同的清创方法和敷料,促进伤口愈合。同时,注意观察伤口的变化,记录病情进展,必要时请专科医生会诊。
通过此次护理查房,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治的重视程度,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压疮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