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将相和》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进行说课。本课是该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体会人物情感,并从中学习合作与宽容的重要性。
一、教材分析
《将相和》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文臣蔺相如与武将廉颇由矛盾到和好的故事。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学价值。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能了解历史人物,还能体会到“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能复述故事梗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深厚情谊,感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培养团结协作、宽容大度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的意义,理解“将相和”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教学,我做了如下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历史背景及人物图片;
2. 准备课文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
3. 设计课堂讨论问题及小组活动任务;
4. 准备相关的拓展资料,如《史记》简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你们知道‘将相和’是什么意思吗?”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结合课件展示战国时期的地图和人物画像,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历史感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领读重点词语,如“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
3.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精读课文,品析人物(15分钟)
1.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征。
2. 引导学生找出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语句,如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廉颇的知错就改。
3. 通过对比朗读,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
(四)课堂讨论,深化理解(10分钟)
1. 提问:“为什么廉颇最后愿意向蔺相如请罪?你认为他们之间的‘和’有什么意义?”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感受。
3. 教师总结,强调“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将相和”的寓意。
2.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将相和”的理解,或者续写“负荆请罪”之后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略)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历史背景不够熟悉,今后应加强课外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以上就是我对《将相和》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与思路,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