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律诗二首》教学实录.】在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重点与难点。而余映潮老师对古诗文的解读与教学设计,总是能让人耳目一新,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在《律诗二首》的教学中,他以扎实的语言功底、巧妙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课堂互动,带领学生走进了古典诗歌的艺术世界。
本节课选取的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两首均为五言律诗,分别体现了作者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余老师在教学中并未局限于字词讲解,而是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与情感,体会诗人的心境变化。
课堂伊始,余老师并没有直接进入文本分析,而是通过一段优美的音乐导入,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随后,他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他们注意节奏与语气,尝试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感,也为后续的深入理解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余老师通过对诗歌结构的剖析,帮助学生掌握律诗的特点。他指出,律诗讲究平仄对仗、中间两联必须工整,同时内容上要有起承转合。在讲解《春望》时,他特别强调了“国破山河在”的对比手法,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面对国家动荡时的复杂情感;而在《钱塘湖春行》中,则着重分析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中的画面感与动态美,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此外,余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感时花溅泪’是否只是写景?还是有更深的情感寄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与想象,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诗歌内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余老师始终保持着亲和力与专业度的平衡。他的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善于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种启发式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最后,余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律诗,进行仿写或改写,并写出自己的创作思路。这一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也鼓励学生将诗歌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总的来说,余映潮老师的这节《律诗二首》教学课,不仅是一堂知识传授的课,更是一堂审美教育与思维训练的课。他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让古诗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