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幸福的大桌子教案】一、活动名称:
《幸福的大桌子》
二、适用年龄:
幼儿园大班(5-6岁)
三、活动目标:
1. 通过“大桌子”的象征意义,引导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3. 激发幼儿对“家”的情感认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
- 大型纸板或画布(模拟“大桌子”)
- 彩色卡纸、蜡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 家庭照片或图画(可提前让幼儿带来)
- 轻音乐背景(如《甜蜜蜜》《小星星》等温馨曲目)
2. 环境创设:
- 教室布置成一个温馨的“家庭角落”,摆放一些生活用品,营造家的氛围。
- 在墙上贴出“我们的幸福大桌子”主题海报。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亲切的语言引入主题:“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一张特别大的桌子?它不只是用来吃饭的,它还承载着家人的爱和快乐。今天我们要一起画一张‘幸福的大桌子’,看看我们每个人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2. 讨论环节(8分钟)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 “你家里有桌子吗?它是什么样的?”
- “在桌子上你们通常会做什么?”
- “你觉得什么是幸福的家庭?”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表达自己对“家”的理解。
3. 实践操作(20分钟)
-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合作完成一幅“幸福的大桌子”画作。
- 每位幼儿可以在桌子上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食物、玩具等,也可以贴上自己带来的家庭照片。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表达想法,并鼓励他们互相合作。
4.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 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述“大桌子”上的故事。
- 教师给予积极反馈,表扬孩子们的创意和合作精神。
5. 情感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这张‘幸福的大桌子’不仅是一张画,它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家。家是温暖的,是充满爱的地方。希望你们能珍惜家人,也学会关爱别人。”
六、延伸活动建议:
-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家庭合影”或“全家福”,并带到幼儿园展示。
- 开展“我为家人做件事”活动,如帮忙摆碗筷、整理房间等,增强亲子互动。
七、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幸福的大桌子”为载体,通过绘画、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后续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更多与“家”相关的主题活动。
八、温馨提示:
- 教师应关注每位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 注意材料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尖锐或易碎物品。
备注: 本教案旨在通过艺术表达和情感交流,帮助幼儿建立对“家”的正面认知,促进其情感发展和社会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