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年表】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杜甫一生历经战乱、漂泊与困顿,其诗作深刻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被誉为“诗史”。以下为其生平简要年表。
公元712年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他的家族世代为官,家境较为富裕,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公元725年左右
杜甫开始游历各地,广泛接触社会生活。这一时期,他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
公元735年
杜甫赴洛阳应举,但未中进士。此后,他继续游历,曾到过吴越、齐赵等地,这段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也让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的认识。
公元746年
杜甫再次入京,希望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然而,由于当时朝廷腐败,他未能得到重用,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公元755年
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杜甫被迫南逃,途中目睹了战争带来的惨状,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
公元759年
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短暂居住,后又辗转至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建草堂,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公元760年
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生活虽清贫,但精神上较为充实。他在此期间写下许多反映现实生活和内心情感的诗作。
公元765年
杜甫离开成都,乘舟东下,希望重返长安。然而,旅途艰辛,身体每况愈下。他先后经过云安、夔州等地,写下大量诗作。
公元770年
杜甫病逝于湖南耒阳,终年58岁。他去世后,其作品逐渐被后人重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
杜甫的一生,是苦难与坚持并存的一生。他以诗为笔,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兴衰,也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篇章。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历史责任感。至今,杜甫仍被尊为“诗圣”,其作品广为传颂,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