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赵州桥》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文章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了我国古代著名石拱桥——赵州桥的建造历史、结构特点和设计者李春的事迹。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其科学价值,体会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条理性,并能结合实际进行表达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赵州桥的基本信息及其建筑特点。
- 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与条理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古代建筑与现代科技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崇尚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 难点: 领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会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描述事物。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赵州桥图片、相关背景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赵州桥的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赵州桥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桥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
- 赵州桥建于哪个朝代?
- 它有哪些特点?
- 设计者是谁?
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 精读理解(20分钟)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 桥身长、桥面宽、桥身坚固。
- 桥的设计体现了“先设计、后施工”的科学理念。
- 李春的聪明才智和工匠精神。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赵州桥的特点。
4. 拓展延伸(10分钟)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 如果让你设计一座桥,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 你认为赵州桥为什么能保存至今?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意义,强调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6. 布置作业(5分钟)
- 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家乡的一座桥。
- 收集关于中国古桥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
赵州桥
朝代:隋朝
设计者:李春
特点:坚固、美观、实用
意义: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