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译文及注释】原文: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刘攽的《雨后》一诗,全诗如下:
> 雨后池上
> 一雨池塘水面平,
> 池塘映日荷花影。
> 睡起秋声无觅处,
> 满阶梧叶月明中。
一、诗句译文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意思是:
在夜深人静、刚从梦中醒来时,耳边仿佛听到了秋天的声音,但仔细寻找却找不到它在哪里;只见满台阶的梧桐树叶在月光下静静地铺陈着。
二、诗句赏析
1. 意境空灵,富有哲思
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一个寂静的秋夜,诗人从梦中醒来,感受到一种若有若无的“秋声”,但这种声音却又无法寻觅,只能在满地的梧叶和月光中体会到秋天的存在。这种写法极具含蓄之美,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知。
2. 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秋声”并非实指某种声音,而是诗人内心对秋天的一种感受或情绪。而“满阶梧叶月明中”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将这种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
3. 语言简练,意蕴深远
全句只有十个字,却包含了时间(睡起)、空间(满阶)、视觉(月明)与听觉(秋声)等多种感官体验,结构紧凑,意味悠长。
三、注释解析
- 睡起:从睡眠中醒来。
- 秋声:这里不是指实际的声音,而是指秋天的气息、季节的变化,或是诗人对秋天的某种感触。
- 无觅处:没有可以找到的地方,表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 满阶梧叶:台阶上落满了梧桐树的叶子,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月明中:在明亮的月光之下,渲染出一种清寂的氛围。
四、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攽在雨后所作,描写了雨后的宁静景象。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与内心的孤寂感。尤其是“睡起秋声无觅处”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与情感共鸣。
五、延伸思考
这句诗不仅是一幅秋夜图景,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心灵关系的深刻理解。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或许很难再像古人那样,在深夜里静静地聆听“秋声”的存在。然而,这种对自然的感悟与沉思,正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珍贵的部分。
结语: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虽寥寥数语,却蕴含着丰富的诗意与哲理,是古典诗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它提醒我们,在喧嚣之外,仍有一片属于心灵的宁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