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2017《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药物相互作用】在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物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尤其在《药学专业知识一》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考生需要掌握药物之间在体内的相互影响机制,包括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由于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导致药效增强、减弱或产生新的不良反应。这种现象在临床实践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多药联用的患者中,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
从药动学角度来看,药物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吸收阶段:某些药物可能通过改变胃肠道pH值、与食物结合或抑制肠蠕动等方式,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例如,抗酸药会减少地高辛的吸收,从而降低其疗效。
2. 分布阶段:药物在血液中的分布可能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尤其是当它们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时。例如,华法林与苯妥英钠合用时,可能因竞争蛋白结合而增加出血风险。
3. 代谢阶段: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许多药物通过CYP450酶系统进行代谢。如果两种药物均经同一酶系统代谢,可能会发生竞争性抑制或诱导作用。例如,利福平可诱导肝药酶,加速其他药物的代谢,导致药效下降;而西咪替丁则可能抑制肝药酶,使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毒性风险。
4. 排泄阶段:药物的排泄途径包括肾脏和胆道。某些药物可能通过竞争肾小管分泌或重吸收机制,影响其他药物的排泄。例如,丙磺舒可减少青霉素的排泄,提高其血药浓度。
从药效学角度来看,药物相互作用可能表现为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例如,β受体阻滞剂与钙通道阻滞剂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强降压效果;而阿托品与毛果芸香碱合用时,则可能产生拮抗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还需注意一些特殊的药物相互作用,如某些中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对药效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患者所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必要时进行药物相互作用评估。
总之,药物相互作用是执业药师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药物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能够帮助药师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指导用药,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结合教材与历年真题,重点掌握常见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为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