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撞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平公是一位喜好音乐的君主。他不仅自己精通音律,还常常召集乐师为其演奏,以增添宫廷的雅趣。然而,这位国君虽有才艺,却也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缺点——喜欢听奉承之言,不愿接受忠言劝谏。
当时,晋国有位著名的乐师,名叫师旷。他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学识渊博,尤其擅长音乐与政治之道。师旷虽为乐师,却常以直言进谏著称,对国家大事也颇有见解。
有一天,晋平公设宴款待群臣,席间命师旷奏乐助兴。师旷弹琴一曲,音调悠扬,引得满堂喝彩。晋平公听得入迷,不禁感叹道:“善哉!此曲甚妙,若能再加一曲,当更妙不可言。”
师旷闻言,面色严肃,停下琴声,说道:“君王,您所爱的是悦耳之声,而非治国之道。若一味沉溺于享乐,恐难成大业。”
晋平公一听,脸色微变,心中不悦。他素来不喜欢被批评,尤其是来自一位乐师的劝谏。于是,他冷冷地问道:“你这是何意?难道我晋国的江山就因你一句忠言而倾覆吗?”
师旷并不退让,继续说道:“臣不敢妄言国事,但愿君王明察:若只顾享乐,忽视朝政,百姓将受苦,社稷将危矣。”
晋平公怒火中烧,拂袖而起,下令左右:“此人无礼,竟敢如此言语,给我把他赶出去!”
师旷却不慌不忙,站起身来,缓缓说道:“臣虽为乐师,但亦是晋国子民。今日若不能进言,将来或许无人敢言。臣愿冒死一谏,望君王三思。”
话音未落,晋平公已按捺不住,命人将师旷驱逐。然而,就在众人准备将师旷带出时,师旷突然举起琴,猛然向晋平公扑去,意图以琴击之。
这一举动震惊四座,众人惊呼不已。晋平公也被吓了一跳,连忙躲闪。师旷虽然未能击中,但他此举却让满殿之人皆感震惊。
事后,有人问师旷为何要冒死撞晋平公,师旷答道:“臣虽为乐师,然心系社稷。若君王不听忠言,国将不国,臣岂能坐视不理?即便粉身碎骨,也要尽忠职守。”
此事传开后,晋国上下无不敬佩师旷的胆识与忠诚。而晋平公在经历此事后,也有所反思,开始重视贤臣谏言,逐渐改善朝政。
从此,“师旷撞晋平公”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象征着忠臣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的精神。师旷虽未能改变晋平公一时的态度,却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忠直之士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