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盒子教案有趣的盒子教案中班】一、活动名称:有趣的盒子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盒子,了解盒子的基本特征与用途。
2. 技能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学会利用废旧盒子进行装饰和制作。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体验创作的乐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
- 各种废旧盒子(如纸箱、饼干盒、鞋盒等)
- 彩色笔、蜡笔、剪刀、胶水、彩纸、贴纸等装饰材料
- 教师提前收集一些有创意的盒子作品作为参考
- 活动背景音乐(轻快、活泼)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漂亮的盒子,提问:“这是什么?你见过哪些盒子?”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盒子。接着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盒子有什么用处?它们可以变成什么?”
2. 观察与讨论(8分钟)
展示多种不同形状、颜色、材质的盒子,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这些盒子被我们重新设计,会变成什么有趣的东西呢?”
3. 动手操作(20分钟)
教师示范如何将一个旧盒子改造成一个小作品,比如:把盒子做成小房子、汽车、玩具箱等。然后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盒子,自由发挥想象,使用提供的材料进行装饰和改造。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4. 展示与分享(7分钟)
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教师可以组织“小小展览会”,让孩子们互相欣赏、交流。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动手,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五、活动延伸:
- 在区域角设置“盒子创意角”,提供更多的材料供幼儿继续创作。
-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家庭创意盒子”。
- 结合美术活动,开展“我最喜欢的盒子”绘画比赛。
六、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有趣的盒子”这一主题,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创造欲望。活动中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和参与感,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是一次富有意义的综合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