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贮疏原文翻译】《论积贮疏》是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所写的一篇奏疏,主要论述了国家储备粮食的重要性,强调“积贮”对国家稳定和民生福祉的关键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其原文的翻译与解析,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
原文:
臣窃闻古之为国者,以农为本,以粟为宝。夫粟者,民之所恃以生也;粟不足,则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则国无以立。故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务农,而后治兵;先积粟,而后用兵。今陛下即位,四海之内,皆蒙圣化,而户口日增,仓廪日实,然其势未可久安也。
何者?夫天下之大,非一朝一夕所能治也。自古以来,凡有天下者,莫不以积贮为先。积贮者,所以备凶荒,救饥馑,安黎庶,固邦本也。今虽仓廪充实,然不能无患。盖天时有变,水旱相仍,盗贼并起,边疆不宁,若无积贮,一旦有事,将何以应?
臣以为,今宜广开屯田,劝课农桑,使民知耕织之利,而无游惰之风。又宜设官置吏,专司积贮之事,使粮谷有常,不致于虚耗。若能如此,则国富而民安,社稷永固矣。
译文:
我私下听说,古代治理国家的人,都是以农业为根本,以粮食为宝贵资源。粮食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粮食不足,百姓就难以维持生活;百姓无法生存,国家也就无法稳固。因此,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必定首先重视农业,然后才考虑军事;先积累粮食,再考虑战争。
如今陛下登基,四海之内都受到圣德的教化,人口日益增加,仓库里的粮食也日渐充实。然而,这种局面还不足以长期安稳。
为什么呢?天下之大,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治理好的。自古以来,凡是拥有天下的君主,无不把积攒粮食放在首要位置。积攒粮食是为了应对灾荒,救济饥饿,安抚百姓,巩固国家的根本。现在虽然仓库充实,但也不能说没有隐患。因为天时变化无常,水灾旱灾接连不断,盗贼蜂起,边境不安定,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一旦发生变故,将如何应对?
我认为,现在应该广泛开辟屯田,鼓励百姓从事农耕和纺织,让他们明白耕种和纺织的好处,杜绝游手好闲的风气。同时,应设立专门的官员和吏员,负责粮食的储存和管理,确保粮食有固定的来源,不会被浪费或损耗。如果能做到这些,国家就会富裕,百姓也会安定,国家的根基也将永远稳固。
结语:
《论积贮疏》不仅是一篇关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奏章,更是一部体现贾谊忧国忧民情怀的政治文献。他提出“积贮”的重要性,不仅是出于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更是对后世治理国家的一种深刻启示。在今天看来,其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重视粮食安全、社会稳定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