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京剧趣谈》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性文章,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介绍了京剧中的“亮相”“锣鼓点”等艺术特色,展现了京剧这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介绍的京剧基本知识,如“亮相”“锣鼓点”等术语。
- 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如何运用举例、比喻等手法进行说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艺术美。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培养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 难点:体会京剧的艺术特色,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京剧片段视频、相关图片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京剧选段,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过京剧吗?你知道京剧有哪些独特的表演形式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京剧的艺术特色,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2.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亮相”“锣鼓点”“程式化”等。
3. 提问: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1. 分组讨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京剧的特点?作者是如何说明的?
2.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对比、比喻等。
3.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亮相”“锣鼓点”在戏剧中的作用,体会其艺术效果。
(四)拓展延伸,感受文化(10分钟)
1. 播放一段京剧表演视频,让学生观察演员的动作、表情、服饰等。
2. 鼓励学生模仿“亮相”动作,体验京剧表演的趣味性。
3. 讨论:你认为京剧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它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五)总结升华,布置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京剧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要热爱并传承这份文化遗产。
2.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最喜欢的京剧片段或角色。
- 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
京剧趣谈
亮相——形象鲜明
锣鼓点——节奏分明
程式化——规范有序
艺术魅力——文化瑰宝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京剧世界,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地方戏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