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安塞腰鼓》。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散文,作者刘成章。文章以陕北高原上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安塞腰鼓为描写对象,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强烈的节奏感,展现了黄土高原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与蓬勃的生命力。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激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是培养学生语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的好材料。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本文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的特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体会生命的力量与激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安塞腰鼓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生命力量。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安塞腰鼓所传达的思想内涵,把握文章的深层情感。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朗读感知—品析语言—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视频、图片等资源,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热烈、奔放的艺术风格,引发学生兴趣,并引出课题。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注意语速、语气和情感的表达。然后组织学生简要概括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品析语言(20分钟)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语言展现安塞腰鼓的气势和生命力。
4. 拓展延伸(10分钟)
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还需要这样的精神?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5.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全文,强调安塞腰鼓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象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保持激情与活力,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在语言品析环节表现不够主动,今后应加强课堂引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