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语言的表达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培养对农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我”与闰土之间的友谊,体会闰土的形象特点。
- 难点:体会作者对故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理解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鲁迅的照片,并提问:“大家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童年、乡村生活的描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中一篇——《少年闰土》。”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风格,引出课题。
(二)初读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 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
- “我”和闰土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 你认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读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精读品析
1. 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闰土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如:“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如何体现闰土的活泼、健康、淳朴。
2. 体会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我’和闰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他们是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分别”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我”对闰土的敬佩与怀念。
3. 感悟情感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末的句子:“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
提问:“为什么‘我’如此期待闰土的到来?这反映了‘我’怎样的心情?”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纯真友谊的珍惜。
(四)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和闰土相处?你会怎么表达对他的感情?”
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我会写信给他”,有的说“我会去他家看他”,课堂气氛活跃。
(五)总结升华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人物描写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闰土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你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记录身边的人物,学会用文字表达情感。
四、作业布置
1. 摘抄文中描写闰土的精彩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身边的一个小伙伴,试着运用本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人物形象,感受情感变化。课堂互动较为积极,学生参与度高。但在情感体验方面,部分学生仍需进一步引导,以增强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备注:本教学实录为原创内容,基于《少年闰土》课文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