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和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和赏析,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1 12:59:27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政治抱负的名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洞庭湖壮丽风光的赞美,更隐含了他对仕途的渴望与对贤能之士的敬仰。

一、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二、字词解释

- 八月湖水平:八月时洞庭湖水位上涨,水面平静如镜。

- 涵虚混太清:湖面广阔,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天地浑然一体。

- 气蒸云梦泽:湖水蒸腾起雾气,笼罩着云梦泽(古代湖泊名)。

- 波撼岳阳城:湖水波涛汹涌,似乎动摇了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想要渡过湖水却缺乏船只和桨橹,比喻没有实现理想的条件。

- 端居耻圣明:安于现状而无所作为,感到羞愧,尤其是在圣明的时代。

- 坐观垂钓者:坐在一旁观看别人钓鱼的人。

- 徒有羡鱼情:只能空有羡慕之情,无法行动。

三、诗意解析

这首诗分为四联,结构严谨,层层递进。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描绘出一幅开阔宁静的洞庭湖景象,展现出自然的壮美与和谐。诗人通过“涵虚”“太清”等词,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进一步渲染洞庭湖的气势磅礴。湖水蒸腾起云雾,波浪拍打岳阳城,表现出大自然的伟力与震撼。

后两联则转入抒情,由景入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渴望。“欲济无舟楫”是全诗的转折点,诗人借“渡湖”比喻自己怀才不遇、难展抱负;“端居耻圣明”则道出了他不愿虚度光阴、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以“羡鱼”作结,既是对他人得志的感慨,也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无奈,情感深沉,余韵悠长。

四、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诗人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使自然景观成为内心情感的载体。

2. 语言凝练:全诗语言简洁有力,意象鲜明,节奏流畅,富有音乐感。

3. 象征手法:如“舟楫”象征仕途机会,“羡鱼”象征对功名的向往,增强了诗歌的内涵与深度。

五、思想感情

这首诗不仅是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孟浩然虽才华横溢,却因仕途受阻而心生感慨。他借景抒情,既表达了对张丞相的敬仰与期待,也流露出自己渴望被赏识、施展抱负的强烈愿望。

六、结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以其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幅洞庭湖的画卷,更是一曲诗人内心的独白。读此诗,不仅能感受到自然之美,更能体会到古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