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这句诗以其深沉的历史感慨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它不仅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麻木心态的批判。
全诗如下: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写于杜牧夜泊秦淮河畔时,他看到的是一个繁华却浮华的夜晚。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极富画面感的语言描绘出秦淮河夜晚的朦胧景色:轻烟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洒在细沙之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这种意境为后文的情感铺垫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秦淮河畔,靠近酒家,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奢靡与浮躁。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背景的体现。
接下来的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则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这里的“商女”指的是歌女或妓女,她们在秦淮河畔为客人演唱歌曲。“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曲子,相传是亡国之音,象征着荒淫误国。杜牧借此典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沉醉于享乐、不思进取的不满。
“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表面上是在说歌女们不懂得国家灭亡的痛苦,实则暗指那些沉迷于声色犬马、不关心国家兴衰的人。他们仿佛置身事外,依旧歌舞升平,这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
“隔江犹唱后庭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讽刺意味。即使国家已经风雨飘摇,人们仍然沉浸在旧日的娱乐中,不愿面对现实。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与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杜牧通过描写秦淮河畔的夜景与歌女的演唱,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反思巧妙结合,既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
从艺术角度来看,《泊秦淮》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寓意深刻。它不仅展现了杜牧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士大夫对国家社稷的责任感。
总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句诗,虽仅十字,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是杜牧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