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粮食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产品质量、促进市场流通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涉及谷物类产品的国家标准中,GB 13358-1992 是一项与“稷米”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尽管该标准发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但其内容仍对当前稷米的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稷米”是古代五谷之一,通常指粟(即小米),在中国传统农业和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虽然稷米的消费比例有所下降,但在健康饮食理念推动下,其营养价值和功能性再次受到关注。因此,对稷米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GB 13358-1992 是我国早期制定的关于稷米的质量与安全要求的标准,主要涵盖了稷米的分类、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要求以及检验方法等内容。该标准的出台,为稷米产品的统一管理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标准发布时间较早,部分技术参数可能已不完全适应当前的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法规的不断完善,相关部门也在逐步修订或替代旧有标准,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和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了解并遵循GB 13358-1992 的相关规定,有助于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基本质量要求,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应关注后续更新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总的来说,GB 13358-1992 虽然是一个较为老旧的标准,但它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从事稷米生产、销售及相关研究的人员来说,理解该标准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仍具有现实意义。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调整,相关标准也将不断完善,进一步推动稷米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