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微生物学检测中,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其中,K-B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 Disk Diffusion Metho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细菌药敏试验的经典方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且结果可重复性强,成为各级医院和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手段。
K-B纸片扩散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含有一定浓度抗菌药物的纸片贴附于已接种标准菌悬液的琼脂平板上,通过药物在琼脂中的扩散形成抑菌圈,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判断细菌对相应药物的敏感程度。该方法依赖于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质控措施,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备符合标准的菌悬液。通常采用0.5麦氏比浊标准来确定菌液浓度,确保实验中使用的菌株处于对数生长期,避免因菌量不均导致结果偏差。随后,将菌液均匀涂布于MH(Mueller-Hinton)琼脂平板表面,保证菌落分布均匀,便于观察抑菌圈的形成。
接下来,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放置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纸片。纸片应保持干燥,并在使用前检查其有效期和保存条件。放置时需注意纸片之间的间距,防止相互干扰,影响抑菌圈的测量。通常,每张纸片之间应间隔至少24毫米,以确保各药物的扩散区域互不重叠。
在培养阶段,需将平板置于35℃恒温箱中孵育18-24小时。培养时间的控制至关重要,过短可能导致抑菌圈未完全形成,而过长则可能使抑菌圈边缘模糊,影响判断。同时,应定期检查培养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如温度、湿度等,以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完成培养后,使用游标卡尺或专用测量工具测量抑菌圈直径,并与CLSI(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或EUCAST(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提供的标准图谱进行比对,从而判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敏感、中介或耐药的判断需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避免主观因素干扰。
此外,实验过程中还需注意质量控制,包括使用标准菌株进行对照实验,确保试剂、培养基及设备的性能稳定。同时,实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各种药物的特性及其对不同菌种的作用机制,以便更准确地解读结果。
总之,K-B纸片扩散法虽然是一种传统方法,但其在临床药敏试验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结合科学的质控措施,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用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