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的高考中,有一篇作文因其独特的风格和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被阅卷老师判定为“零分”。这篇作文的题目是《谈理想》,而作者却以一种近乎荒诞的方式展开叙述,引发了广泛讨论。
文章开头写道:“我曾经是一个梦想家,但后来我发现,梦想就像一只气球,飞得越高,就越容易爆裂。”接着,作者用大量看似毫无逻辑的句子堆砌出一个“理想”的概念,比如“理想是天空中的一朵云,但它不降雨,只飘走”、“理想是一块石头,它沉入水底,却永远不说话”。
整篇文章没有明确的主题,也没有清晰的结构,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段落。它像是一个人在混乱中的自言自语,又像是一场思维的迷宫。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有人批评它缺乏基本的写作规范。
然而,正是这种“不合常规”的写作风格,让这篇作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许多网友表示,虽然看不懂,但觉得它“有味道”,甚至有人将其称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不过,也有教育专家指出,高考作文虽然鼓励创新,但仍然需要符合基本的写作要求,如逻辑性、语言规范性和思想深度。一篇完全脱离这些标准的文章,即使有创意,也可能无法获得高分。
尽管如此,“2020四川高考零分作文”依然成为当年的一个文化现象,它不仅让人们重新思考了什么是“好作文”,也让人们意识到,在标准化考试之外,还有更多元、更自由的表达方式。
或许,这正是它最值得被记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