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颜渊问于孔子曰:“请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翻译:
颜渊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行为符合礼仪就是仁。一旦做到这一点,天下人都会称赞你是仁者。实践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取决于别人吗?”颜渊接着问:“请问具体的实施方法是什么?”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要看,不合礼的话不要听,不合礼的话不要说,不合礼的事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我愿意按照这些话去做。”
阅读理解:
这段文字讲述了孔子与弟子颜回关于“仁”的对话。孔子认为,“仁”是通过自我约束和遵循礼仪来实现的,并且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他教导颜回要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礼仪规范。
问题解答:
1. 孔子认为什么是“仁”?
答:孔子认为,“仁”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仪规范。
2. 颜回是如何回应孔子的教诲的?
答:颜回表示自己虽然不够聪明,但愿意按照孔子的话去努力实践。
3. 你认为孔子的这种观点在现代社会中还有意义吗?
答:有意义。孔子提倡的自我约束和遵循礼仪的思想,有助于培养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