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文中重要的词语。
- 了解作者茅盾及其代表作品,熟悉散文的基本特点。
- 能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段落大意,理解文章主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方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 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白杨树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白杨树的认识,增强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 学习白杨树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抒情线索。
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西北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欣赏黄土高原上的景色,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关注画面中的树木——白杨树,并引出课题《白杨礼赞》。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3. 分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三)深入研读
1. 精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白杨树有哪些特点?
2. 细读第二至第五部分,分析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如何借物抒情。
3. 品味语言,找出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者站在黄土高原上观察白杨树的情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还可以让学生查找其他描写植物的文章或诗歌,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五)总结回顾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强调白杨树所代表的精神内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像白杨树一样坚强勇敢。
四、作业布置
1. 抄写文中的优美语句,并尝试仿写一段话。
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茅盾的作品和他的创作背景。
3. 观察身边的植物,选取一种你认为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写一篇短文表达你的感悟。
五、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
赞美白杨树
外形特点:挺直、高大
内在精神:坚韧、质朴
象征意义:中华民族精神
思想感情:热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