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底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底”字常用于成语中,表示“根本、彻底、最后”的意思。这类成语往往具有一定的哲理或表达特定的含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底”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
“底”在成语中多为名词性用法,常用来表示事物的根本、基础或最终状态。这些成语有的表达做事的态度,有的则带有比喻意义。了解这些成语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提升文化素养。
以下是部分常见的带“底”字的成语列表,按常见程度排序: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一针见血 |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 《世说新语》 |
落井下石 |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 | 《资治通鉴》 |
原形毕露 | 原来的面目完全暴露出来。 | 现代常用 |
水落石出 | 水退下去,石头就露出来了,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 《后汉书·王符传》 |
面面俱到 | 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疏漏。 | 现代常用 |
无懈可击 | 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形容非常严密。 | 现代常用 |
深恶痛绝 | 非常憎恨,极端厌恶。 | 现代常用 |
情有独钟 | 对某人或某事特别喜爱。 | 现代常用 |
不堪设想 | 事情的结果令人难以想象。 | 现代常用 |
千方百计 | 想尽一切办法。 | 现代常用 |
三、小结
以上列出的成语中,“底”字虽不常见于成语的核心词,但其在句中的作用往往起到强调或修饰的作用。学习这些成语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建议在日常阅读和写作中适当运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