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的意思及造句】“麻木不仁”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缺乏敏感或反应迟钝,常用于批评人的冷漠、无情或缺乏同情心。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描述身体上的感觉迟钝,也可以用来比喻心理上的冷漠。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麻木不仁 |
拼音 | má mù bù rén |
近义词 | 冷漠无情、无动于衷、视而不见 |
反义词 | 敏感多情、富有同情心、心肠柔软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形容人或行为 |
结构 | 联合式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导性宽厚,虽屡遭挫折,未尝有怨言,时人称其‘麻木不仁’。” |
二、详细解释
“麻木”指的是失去知觉或感觉迟钝,“不仁”则是指没有同情心或怜悯心。合起来,“麻木不仁”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痛苦或外界变化毫无反应,甚至表现出冷漠和无情的态度。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那些对他人遭遇漠不关心、缺乏同理心的人。
三、常见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句 |
描述人的冷漠 | 他对别人的苦难总是麻木不仁,从不伸出援手。 |
批评社会现象 | 社会上有些人对弱势群体的处境麻木不仁,令人失望。 |
形容心理状态 |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他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 |
用于文学作品 | 小说中主人公的麻木不仁让人感到悲哀。 |
四、拓展知识
- 延伸理解:虽然“麻木不仁”常用于批评人,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比如在面对长期压力或伤害后,人可能会变得情感封闭。
- 使用注意:避免在正式场合中滥用该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冒犯。
五、总结
“麻木不仁”是一个形象生动、意义明确的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它不仅能够准确表达对他人的冷漠态度,也能帮助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精准地传达情感。通过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进行造句练习,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