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红斑】多形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是一种以皮肤和黏膜出现多形性皮损为特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典型表现为红斑、水疱、丘疹等不同形态的皮疹,常呈对称分布。本病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影响生活质量。
一、概述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多形性红斑 |
英文名称 | Erythema Multiforme |
病因 | 常见于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药物过敏、免疫异常等 |
发病人群 | 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青壮年多见 |
临床表现 | 皮肤红斑、水疱、丘疹、靶形损害等 |
病程 | 多为自限性,一般1-2周可自行消退 |
并发症 | 可能合并黏膜损害、继发感染等 |
二、临床表现
多形性红斑的典型皮损具有以下特点:
- 红斑:边界清晰,颜色鲜红或暗红。
- 水疱或大疱:常见于红斑基础上,大小不一。
- 丘疹:小而隆起的红色斑点。
- 靶形损害:中央为紫红色瘀斑,周围有红晕,形似靶心。
- 黏膜受累:口腔、生殖器等部位可能出现糜烂、溃疡。
三、分类
根据病情轻重及是否伴黏膜损害,多形性红斑可分为:
类型 | 特点 |
单纯型 | 仅皮肤病变,无黏膜损害 |
重型 | 皮肤与黏膜均受累,症状较重 |
亚重型 | 介于两者之间,黏膜受累较轻 |
四、诊断依据
- 病史:近期是否有病毒感染、药物使用史等。
- 体征:典型皮肤损害及黏膜病变。
- 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进行HSV PCR检测、血常规等辅助诊断。
- 鉴别诊断:需与药疹、天疱疮、类天疱疮等疾病相鉴别。
五、治疗原则
治疗方式 | 说明 |
对症治疗 | 局部外用激素类药膏、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 |
抗病毒治疗 | 若由HSV引起,可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
免疫调节 | 重症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 |
避免诱因 | 停用可疑药物,避免接触过敏原 |
支持治疗 | 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继发感染 |
六、预后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皮损可在1-2周内自行消退,不留瘢痕。但若反复发作或病情较重,可能需要长期管理。及时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多形性红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多种形态的皮损,常由病毒感染或药物过敏引发。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需注意识别并处理诱因,防止复发和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