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定更天是几点古代定更天是什么时候】在古代,人们通过“更”来划分夜晚的时间。所谓“定更天”,是指夜间的某个特定时间段,通常与“打更”这一习俗密切相关。那么,“定更天”到底指的是几点呢?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时间划分以及相关习俗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什么是“定更天”?
“定更天”是古代夜间时间的一种称呼,通常指晚上七点到九点之间,也就是“戌时”或“黄昏之后”的时间段。这个时段在古代被视为夜晚的开始,也是打更人开始巡夜的时间。
“定更”原意是确定更鼓的敲击时间,即每到一定时辰便敲一次更鼓,用来报时和提醒百姓注意安全。因此,“定更天”也常被理解为“打更开始的时间”。
二、古代时间划分
古代采用的是“十二时辰制”,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以下是各时辰对应现代时间的参考:
时辰 | 对应时间(现代) | 备注 |
子时 | 23:00 - 1:00 | 深夜,夜半 |
丑时 | 1:00 - 3:00 | 鸡鸣时分 |
寅时 | 3:00 - 5:00 | 黎明前 |
卯时 | 5:00 - 7:00 | 清晨 |
辰时 | 7:00 - 9:00 | 上午 |
巳时 | 9:00 - 11:00 | 中午前 |
午时 | 11:00 - 13:00 | 正午 |
未时 | 13:00 - 15:00 | 下午 |
申时 | 15:00 - 17:00 | 傍晚 |
酉时 | 17:00 - 19:00 | 黄昏 |
戌时 | 19:00 - 21:00 | 定更天 |
亥时 | 21:00 - 23:00 | 深夜 |
三、“定更天”具体指什么时间?
根据以上时间表,“定更天”通常指的是戌时,即19:00至21:00之间。这是古代夜晚的正式开始,也是打更人开始巡逻的时间段。在一些地区,定更天也被称为“初更”,表示夜晚的第一轮更鼓。
四、相关习俗与意义
1. 打更制度:古代城市中设有“更夫”,负责在夜间敲锣打鼓,报时并提醒居民注意防火防盗。
2. 生活节奏:古人早睡早起,定更天后一般不再外出,家中灯火渐熄,进入休息状态。
3. 文化象征:定更天不仅是时间的标志,也象征着社会秩序和生活规律的建立。
五、总结
“定更天”是古代夜间时间的一个重要节点,通常指戌时,即19:00至21:00之间。它标志着夜晚的开始,也是打更人开始巡夜的时间。了解“定更天”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的作息习惯和生活节奏。
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定更天定义 | 古代夜间时间的起点 |
对应时辰 | 戌时(19:00 - 21:00) |
相关习俗 | 打更、报时、夜间巡逻 |
文化意义 | 社会秩序、生活节奏 |
现代对应 | 晚上7点至9点 |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时间制度或其他相关话题,可继续查阅相关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