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岐山是什么典故啊】“凤鸣岐山”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和神话的典故,常用来象征祥瑞、盛世或圣君出现的征兆。这个典故与周朝的兴起密切相关,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典故来源
“凤鸣岐山”最早见于《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意思是说,舜帝在位时,演奏了九段乐曲,凤凰随之飞来,象征着太平盛世的到来。而“凤鸣岐山”则具体指周文王时期,凤凰在岐山(今陕西岐山县)鸣叫,预示着周朝的兴起。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文王在位期间,德政昭著,吸引了凤凰栖息于岐山。古人认为,凤凰是神鸟,只有在圣人治世时才会出现,因此“凤鸣岐山”被视为周朝将兴的吉兆。
二、典故含义
1. 祥瑞之兆: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高贵与和平。
2. 盛世预示:凤凰的出现往往代表一个国家或王朝即将迎来繁荣与安定。
3. 仁德之证:凤凰只栖息于有德之人所在之地,因此“凤鸣岐山”也象征着周文王的仁政与德行。
三、文化影响
“凤鸣岐山”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还被后世广泛引用,成为文学、艺术和政治中表达盛世、圣君的重要意象。例如:
- 在诗词中,常用来比喻贤明君主的出现;
- 在建筑、绘画中,凤凰图案常用于装饰,寓意吉祥如意;
- 在民间信仰中,也被视为好运和福气的象征。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典故出处 | 《尚书·益稷》、《史记·周本纪》等古籍 |
出现时间 | 周文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 |
地点 | 岐山(今陕西岐山县) |
象征意义 | 祥瑞、盛世、圣君、仁德 |
文化影响 | 被广泛用于文学、艺术、政治等领域,寓意吉祥与繁荣 |
后世引用 | 如诗词、绘画、民间信仰等,常作为吉祥和盛世的象征 |
结语:
“凤鸣岐山”不仅是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仁政的推崇。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德行与仁爱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