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原文及注释】《捕蛇者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描写永州捕蛇者蒋氏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赋税繁重、民不聊生的现实。文章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
一、
本文以“捕蛇者”为线索,讲述了作者在永州所见所闻的捕蛇人蒋氏的故事。蒋氏世代捕蛇,虽危险万分,但因官府征税沉重,他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改行。文章通过蒋氏的自述,反映了当时百姓生活的艰难与官吏的贪婪,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二、原文及注释(表格形式)
原文 | 注释 |
余闻而愈悲。 | 我听了更加感到悲伤。 |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 现在我继承这项工作已经十二年了,差点死过好几次。 |
虽然,吾向之怒,非为蛇也,乃为赋敛之毒也。 | 虽然如此,我之前生气,并不是因为蛇,而是因为赋税的毒害。 |
吾尝疑乎世之所谓良吏者,其殆于此乎? | 我曾怀疑世上所谓的贤明官吏,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
且吾闻古之为官者,其责也,曰:“为民父母。” | 并且我听说古代做官的人,他们的职责是说:“要像父母一样对待百姓。” |
今夫不知其道,而欲治民,其可得乎? | 现在有些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却想治理百姓,怎么可能呢? |
吾尝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 我曾经在江边游览,走在水边,面容憔悴,身体瘦弱。 |
非独鸟兽之害,亦人之害也。 | 不只是鸟兽的危害,也是人的危害。 |
三、写作说明
本文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文章结构清晰,先写捕蛇者的经历,再引出对赋税制度的批判,最后表达对“为民父母”理想政治的向往。整体风格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四、总结
《捕蛇者说》不仅是一篇记叙文,更是一篇充满思想深度的议论文。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逼民反的现象,体现了作者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通过对蒋氏的描写,柳宗元表达了对“仁政”的呼唤,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不满与批判。
如需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或主题思想,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