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心病狂是什么意思】“丧心病狂”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为极其疯狂、失去理智,甚至丧失了正常的人性与道德底线。这个词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做出极端、残忍或不道德行为的人,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一、词义总结
词语 | 丧心病狂 |
拼音 | sàng xīn bìng kuáng |
释义 | 形容人行为极端、失去理智,道德沦丧,做事毫无顾忌 |
出处 | 《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中偶有使用,现代广泛流传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心理状态,具有强烈贬义 |
近义词 | 疯狂至极、丧尽天良、无恶不作 |
反义词 |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心地善良 |
二、详细解释
“丧心”指的是失去了良心、道德;“病狂”则是指精神失常、行为失控。两者结合,形容一个人不仅没有基本的道德观念,还做出了极端、危险甚至令人发指的行为。
例如:某人为了谋取私利,不惜伤害他人,甚至杀人放火,这种行为就可以被形容为“丧心病狂”。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新闻报道 | “该犯罪团伙作案手段极其残忍,堪称丧心病狂。” |
社会评论 | “某些商家为了赚钱,竟然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真是丧心病狂。” |
文学作品 | “他为了复仇,不惜毁掉整个家族,可谓丧心病狂。” |
四、注意事项
1. 语境限制:此词多用于负面评价,不适合用于日常礼貌交流。
2. 情感强度:表达时需注意语气,避免过度情绪化。
3. 适用对象:通常用于描述成年人或组织的行为,不适用于儿童或普通过失。
五、结语
“丧心病狂”虽是贬义词,但在语言表达中有着明确的警示作用。它提醒人们要保持理智、坚守道德底线,避免走向极端。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合适,以免造成误解或冒犯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