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中有细是什么意思】“粗中有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但实际上心思细腻、考虑周全。这个词语常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外表上显得豪放、不拘一格,但在处理事情时却非常细致、有条理的人。
一、
“粗中有细”是一种表面与内在的反差表达,强调人在行为举止上可能显得粗糙或随性,但实际在做事过程中却表现出高度的细心和严谨。这种性格特点常见于一些成功人士或领导人物,他们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洞察力和执行力。
该词多用于褒义,带有赞赏之意,表示对一个人细致入微、处事稳重的认可。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粗中有细 |
拼音 | cū zhōng yǒu xì |
释义 | 表面上粗犷,实际上细心;外在粗疏,内在缜密。 |
出处 | 不见于古代典籍,现代常用表达。 |
用法 | 用于形容人性格或做事风格,多为褒义。 |
近义词 | 外刚内柔、大智若愚、藏巧于拙 |
反义词 | 胆小怕事、粗心大意、马虎从事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物性格、评价他人做事方式、赞美他人的细致与智慧 |
示例 | 他虽然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其实是个粗中有细的人,做起事来一丝不苟。 |
三、延伸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粗中有细”的人往往能在复杂环境中游刃有余。他们可能不会一开始就表现得很谨慎,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做出精准判断。这种特质不仅体现在工作上,也常出现在人际交往中,让人觉得既可靠又值得信赖。
因此,“粗中有细”不仅是对一个人性格的描述,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它提醒我们,不要仅凭外表去评判一个人,而应更关注其内在的品质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