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草衔环的意思是谁的典故】“结草衔环”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感恩图报、知恩必报的行为。这个成语由两个典故组成:“结草”和“衔环”,分别出自不同的历史人物故事。
一、成语含义总结
成语 | 含义 | 出处 | 意思 |
结草 | 指将草绳打结,象征感恩报恩 | 《左传》 | 表示对恩人的报答 |
衔环 | 指用嘴叼着环,象征感恩 | 《后汉书》 | 表示不忘恩情 |
整体意思:
“结草衔环”比喻对别人给予的恩惠,要以加倍的方式回报,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知恩图报”。
二、典故来源
1. “结草”的典故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名叫魏颗的人,他的父亲魏武子生病时,曾嘱咐他将来如果自己去世,要把一个妾室嫁出去,不要让她陪葬。但魏武子死后,魏颗并没有遵从父亲的遗言,而是将那个妾室送走了。后来,魏颗在战场上与秦军交战,敌人中有一名勇士,突然倒地不起,魏颗以为是神灵相助,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位被他放走的妾室,曾在梦中化作老者,将敌人的马绊倒,使魏颗得以获胜。
寓意:
这个故事说明了善有善报,也表达了对恩人的感恩之情。
2. “衔环”的典故
出处: 《后汉书·杨震传》
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叫杨宝的人,有一次在路上救了一只受伤的黄雀,把他带回家养好后放生。几年后,杨宝的儿子杨震在途中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自称是当年那只黄雀的化身,为了报恩,他送给杨震一枚玉环,并说:“我愿子孙世世为卿相。”后来,杨震果然官至三公,子孙也都显贵。
寓意:
这个故事强调了感恩之心的重要性,以及善行终有善报的道理。
三、成语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结草衔环”仍然被广泛使用,用来表达对他人帮助的感激之情,尤其是在面对困难时得到他人援助之后,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表达内心的感谢和回报的决心。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结草衔环 |
成语含义 | 知恩图报,感恩戴德 |
典故来源 | 《左传》和《后汉书》 |
典故内容 | 魏颗救妾报恩、黄雀衔环报恩 |
寓意 | 善有善报,感恩回馈 |
现代意义 | 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与回报 |
通过了解“结草衔环”的典故,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内涵,也能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感恩”与“回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