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国的景公是一位喜好射猎的君主。一天,他带着随从到野外进行狩猎活动。在狩猎过程中,景公发现了一只飞鸟,他兴致勃勃地搭弓射箭,却未能命中目标。景公大怒,认为这是对他的不敬,于是下令将负责管理猎场的烛邹处死。
烛邹是齐国的一位官员,他忠诚勤勉,深受百姓爱戴。得知自己即将被处决的消息后,烛邹请求见景公最后一面。景公答应了这个请求,于是烛邹便站在景公面前,面无惧色地说:“大王,请允许我陈述几句再赴黄泉。”
烛邹说道:“大王,我犯下了三个过错,希望大王明察。首先,我身为您的臣子,却没有尽心尽力保护您所喜爱的飞鸟;其次,我在管理猎场时疏忽职守,导致飞鸟逃脱;最后,我辜负了大王的信任,让您失去了射中飞鸟的机会。这三个过错都是我的失职,我愿意接受惩罚。然而,大王若因此杀害我,不仅会让天下人笑话,还会让那些忠于大王的人寒心。”
景公听后沉默良久,心中有所触动。这时,站在一旁的晏子开口说道:“大王,烛邹确实有错,但他罪不至死。如果大王一定要杀他,不如让我代为训斥他一番,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然后再执行死刑。”景公点头同意。
于是,晏子大声说道:“烛邹!你真是糊涂啊!身为齐国的大臣,你竟然连一只飞鸟都看不住,简直是无能之辈!你辜负了大王的信任,浪费了国家的资源,简直不可饶恕!”说完,晏子转头对景公说:“大王,我已经替您教训过烛邹了,现在您可以下令处死了。”
景公哈哈大笑,说道:“晏子啊,你真是个机智的人!朕明白了你的意思,烛邹就暂且留命吧!”从此以后,景公更加重视大臣们的劝谏,并逐渐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冷静思考,不能意气用事。同时,也强调了君主应该虚怀若谷,善于听取臣下的意见,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