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清圣浊贤的出处是什么

2025-10-10 01:34:38

问题描述:

清圣浊贤的出处是什么,在线等,很急,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0 01:34:38

清圣浊贤的出处是什么】“清圣浊贤”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酒的质量或人的品行。它最早出自古代文人对酒的评价,后引申为对人品的褒贬。以下是对该成语出处的详细总结。

一、成语释义

- 清圣:指酒清澈纯净,品质上乘。

- 浊贤:指酒浑浊但有滋味,虽不纯但有可取之处。

- 整体含义:比喻事物虽不完美,但仍有一定的价值;也可用来形容人虽有瑕疵,但仍有可取之处。

二、出处考证

项目 内容
成语来源 出自《世说新语·任诞》
原文内容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谢安曰:‘贤者之言,未易轻议。’王孝伯曰:‘若能清圣浊贤,亦足称也。’”
作者 刘义庆(南朝宋)
时代背景 南朝时期,文人崇尚自由洒脱的生活方式,饮酒、赋诗成为风尚

三、延伸理解

“清圣浊贤”最初是形容酒的品质,后来被引申为对人的评价标准。在魏晋风度盛行的背景下,这种说法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清”与“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他们认为,即使一个人不是完美无瑕,只要他有独特的才能或人格魅力,也值得尊重。

四、现代应用

-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写人物性格或酒的风味。

- 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于形容某人虽然不完美,但有其独特之处。

- 有时也用于讽刺那些表面光鲜但内里空虚的人。

五、总结

“清圣浊贤”这一成语,最早见于《世说新语·任诞》,原意是形容酒的品质,后被引申为对人品的评价。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清”与“浊”、“圣”与“贤”的辩证看法,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成语 清圣浊贤
含义 比喻事物虽不完美,仍有一定价值;也可形容人虽有瑕疵,仍有可取之处
出处 《世说新语·任诞》
原文 “若能清圣浊贤,亦足称也。”
用法 多用于文学、评论、日常表达中
文化意义 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对人品与事物的审美标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世说新语》或其他相关典故,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