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归年全诗及译文】一、
“何处是归年”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战乱年代中人们流离失所、无法归家的无奈与哀愁。诗中通过描绘秋夜的寂静、月光的清冷,以及对兄弟的牵挂,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将提供原诗、逐句翻译,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说明。
二、原诗及译文对照表
原诗句 | 翻译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战鼓声中断了人们的出行,边塞的秋天只听见一声孤雁的鸣叫。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从今晚开始露水变白,月亮却依旧照耀着我的故乡。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有兄弟却都各自流散,没有家可以打听生死消息。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寄去的书信长久无法送达,更何况战争还未停止。 |
三、诗歌赏析
《月夜忆舍弟》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对亲人深切的思念。诗中“月是故乡明”一句尤为经典,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杜甫抒情诗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牵挂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四、总结
“何处是归年”不仅是对归乡之路的疑问,更是对和平与团圆的渴望。杜甫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在动荡时代中对家庭、对国家的深情厚意。通过原诗与译文的结合,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