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奉是什么意思】在古文或现代汉语中,“奉命于危难之间”是一个常见的表达,出自《出师表》。这句话的意思是“接受命令,在危急困难的时候”。其中的“奉”字是关键,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整句话的语义。
一、
“奉”在“奉命于危难之间”中的意思是“接受、遵从”的意思。它表示一个人接受了上级或国家的命令,并在关键时刻承担起责任。这里的“奉”不是指“奉承”或“奉养”,而是带有庄重、严肃的意味,强调的是对使命的尊重与执行。
在古代,官员或将领被授予任务时,常使用“奉命”一词,表示自己遵从君主或朝廷的指示,前往执行任务。因此,“奉命”往往带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在“危难之间”这种紧张、艰难的环境中,更能体现出人物的忠诚与担当。
二、表格展示
字词 | 含义 | 在句中的作用 | 常见用法 |
奉 | 接受、遵从 | 动词,表示接受命令 | “奉命”、“奉旨”、“奉行” |
命 | 命令、指示 | 名词,表示上级下达的任务 | “奉命”、“受命”、“听命” |
危难之间 | 危险困难的时候 | 表示时间或环境背景 | “奉命于危难之间”、“临危受命” |
三、延伸理解
“奉命于危难之间”不仅是一种历史上的描述,也常用于现代语境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被委以重任,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执行力。例如,在企业中,员工被指派处理紧急项目,也可以称为“奉命于危难之间”。
此外,这一表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诚、责任和担当的重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许多英雄人物正是通过“奉命于危难之间”来展现他们的品格与能力。
四、结语
“奉命于危难之间”中的“奉”字,核心含义是“接受”或“遵从”,强调的是对命令的服从与执行。理解这个字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整句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