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日持久是什么意思】“旷日持久”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事情持续时间很长,往往带有负面含义,表示拖延、效率低下或过程漫长。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战争、谈判、项目、斗争等需要长时间进行的事件。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旷日持久 |
拼音 | kuàng rì chí jiǔ |
释义 | 耽误了时间,拖得很久。指事情持续时间长,多用于贬义。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下》:“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后世引申为“旷日持久”)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事情拖延、耗时过长,常带批评意味。 |
近义词 | 长此以往、久拖不决、遥遥无期 |
反义词 | 立竿见影、速战速决、雷厉风行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战争 | 这场战争旷日持久,双方都损失惨重。 |
谈判 | 双方谈判旷日持久,最终才达成一致。 |
项目 | 由于沟通不畅,项目推进旷日持久。 |
法律案件 | 这个案件因证据不足,审理旷日持久。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不要用于中性或正面情境:如“这次活动旷日持久,大家玩得很开心”,这种用法不符合成语的本意。
2. 注意语境搭配:通常用于描述问题或不利的情况,不宜随意使用。
3. 避免滥用:在日常口语中,若没有明确的“拖延”或“耗时”含义,尽量少用该词。
四、总结
“旷日持久”是一个具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成语,强调事情持续时间过长,往往意味着效率低、进展缓慢或存在阻碍。在写作和表达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使用,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