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是什么病】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MLNS),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发热性疾病。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男孩更为常见。虽然病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感染、免疫反应及遗传因素有关。
川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持续高热、皮疹、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变化、手足肿胀及淋巴结肿大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脏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瘤,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川崎病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川崎病 |
英文名称 | Kawasaki Disease |
发病年龄 |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
性别差异 |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病因 | 尚未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有关 |
主要症状 | 持续高热、皮疹、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改变、手足肿胀、淋巴结肿大 |
并发症 | 心脏病变(如冠状动脉瘤) |
诊断标准 |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
治疗方式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阿司匹林等 |
预后 |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及时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脏风险 |
川崎病虽然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在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家长应留意孩子是否有持续发热及其他典型症状,并在发现异常时及时就医。通过科学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康复,避免长期的心脏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