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本法会计分录】在企业存货管理中,计划成本法是一种常见的核算方法。它通过设定材料的计划单位成本,简化日常核算工作,提高效率。与实际成本法不同,计划成本法在购入、领用和结存时均以计划成本入账,月末再通过差异调整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以下是计划成本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总结:
一、购入材料(按计划成本入账)
业务内容 | 会计分录 | 说明 |
购入材料,取得发票 |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 按计划成本入账,不考虑实际价格 |
发票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差异 | 借:材料采购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 | 计算并确认材料成本差异 |
二、发出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
业务内容 | 会计分录 | 说明 |
生产领用材料 |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 按计划成本发出材料 |
管理部门领用材料 | 借: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 同上,按计划成本处理 |
三、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业务内容 | 会计分录 | 说明 |
月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 - | 根据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计算差异率 |
分配材料成本差异 |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或相反) | 将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各使用部门 |
四、期末调整
业务内容 | 会计分录 | 说明 |
调整原材料账户余额 |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原材料(或相反) | 使原材料账户反映实际成本 |
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相关科目) | 将差异转入当期损益 |
总结
计划成本法通过设定统一的计划单位成本,简化了存货的日常核算流程。其核心在于“计划成本入账”与“差异调整”。企业在使用该方法时,需注意材料成本差异的准确计算与合理分配,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虽然计划成本法操作简便,但对成本控制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调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