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上刻的哪几个字】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传国玉玺是皇权正统性的象征,被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力标志。关于其上面刻的文字,历来众说纷纭,但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研究,普遍认为其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一、
传国玉玺是中国古代皇帝使用的御用印玺,象征着皇权的合法性和神圣性。它最早由秦始皇命李斯篆书,以和氏璧制成,成为历代王朝争夺的重要宝物。关于其上所刻文字,历史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另一种则是“皇帝之玺”或“天子之玺”。然而,结合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被广泛接受为传国玉玺的标准铭文。
二、表格对比说明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传国玉玺 |
用途 | 象征皇权正统性,历代帝王必争之物 |
材质 | 和氏璧(传说)或玉石 |
篆书者 | 李斯(秦朝) |
铭文内容 |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
常见误传 | “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等 |
历史意义 | 代表皇权合法性,影响历代政治格局 |
现存情况 | 失传,现存多为仿制品或后世拓本 |
三、补充说明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出自《尚书·大禹谟》:“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朕将酬之,以休其民。”虽未直接引用,但“受命于天”一词常用于强调君权神授的思想。“既寿永昌”则寓意国家长治久安、万世不绝。
在历史长河中,传国玉玺多次易主,最终在五代时期消失,成为千古之谜。尽管后世有多次仿制,但真正原物已不可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传国玉玺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或相关文物资料,可参考《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记载及现代考古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