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古代事例】“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出自《论语·颜渊》:“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虽未直接提及此句,但后世多有引申。该句意指如果一个人能够把握住大的方向、根本的原则或整体的格局,那么他自然能够处理好细节和小事。这一思想在古代历史中屡见不鲜,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都通过“抓大放小”的方式取得了卓越成就。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古代事例,用以说明“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道理。
一、
在中国古代,许多杰出人物在面对复杂局势时,往往能够抓住关键问题,从而带动全局的发展。他们不仅在宏观上具备远见卓识,还能在具体事务中灵活应对,做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些事例反映了古人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中“以大驭小”的管理哲学。
二、古代事例表格
人物 | 朝代 | 事例简介 | 得其大者的表现 | 兼其小的方式 | 结果 |
周公 | 西周 | 制礼作乐,奠定周礼制度 | 把握国家治理的根本原则 | 在礼仪、法律、制度等细节上制定规范 | 周朝八百年基业,礼制成为后世典范 |
诸葛亮 | 三国 | 隆中对,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 | 抓住天下大势,明确战略目标 | 在治军、外交、内政等方面细致安排 | 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北伐曹魏 |
李世民 | 唐朝 | 以民为本,开创贞观之治 | 把握国家治理的核心——百姓安居 | 注重吏治、用人、政策执行 | 出现“贞观之治”,社会安定繁荣 |
王安石 | 北宋 | 实施变法,改革弊政 | 抓住国家积贫积弱的大局 | 在财政、军事、教育等方面推行新法 | 推动国家发展,但因阻力未能完全成功 |
张居正 | 明朝 | 整顿赋税,强化中央集权 | 把握国家财政和权力结构 | 在税收、官僚体系中进行改革 | 使明朝财政状况有所改善 |
三、结语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不仅是古代政治家的智慧结晶,也是现代管理者的重要借鉴。它强调了从宏观出发、统筹全局的重要性,同时也不忽视细节的落实。在历史长河中,那些能够把握大势、运筹帷幄的人物,往往也能在细微之处展现出非凡的能力。这种思维方式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